Special MARCH Promotion !!! 超级优惠 PROMOSI HEBAT !!!

REDANG Island from RM600++/pax (Only for School Holiday week 12-20/3/2016)

1. MARCH 2016 from RM600++
(Now Open for registration)

Packages Including Bus Transfer, Jetty Transfer, Stay 2 night, 8 Meals (2B2L2T1D1BBQ), 3 snorkelling trip with equipments & Marine Park ticket.
One more Special is Complimentary Kuala Terengganu City Tour with Guide Service!!

First Come First Serve !!!

Terms & Conditions apply......


Call : 016-2198920
Email :
i1travel@hotmail.com
& cc to enquiry@i1travel.com

我爱旅游聚乐铺

想好了要去那里度假吗?
还是不知道如何策划?
别担心,让我们为你安排好您的假期。

请给我们的面子书专页一个赞吧!! 谢谢您的支持!!

您也可以在面子书上浏览我们的活动照片!!

请联络我们 : 016-2198920 (i1travel@hotmail.com)

我爱旅游聚乐铺 :


Wednesday, March 07, 2012

鬼門關之魅:歲月長河中留傳奇‧鬼門關“金”變


  • 從洋貨店到五金店,再從五金店到金店,這些轉變的痕跡在橋街依然歷歷在目。(圖:星洲日報)







鬼門關的名字雖然聳動,但是因為這一帶的活力日漸萎靡,行人稀落,剩下的老店和老人,只顧默默的日復一日,人不睬他們,他們也不想多瞅人──因為每天都有一些數目不多的遊客,探頭探腦的好奇著,讓安靜慣了的他們不太自在。
鬼門關的故事,外人說起來大同小異,不外乎妓女、鴉片及跳河便結束了。
關於鬼門關真實的生活,街里人有他們自己的故事,雖然也有妓女、鴉片和跳河,卻是更有聲有色有味道有觸覺有感覺的生命記憶。真實,竟然更叫人感覺迷幻──這是真的嗎?
例如,上一篇的陳詩經(74歲)說,街里的人叫橋街為“板底橋街”。換句話說,這條老橋,叫板底橋?所以街叫板底橋街。那連接板底街的曾昆清橋呢?人們也稱它板底橋的。
再看看饒美德(77歲)和賴培芳(55歲)給橋街打上的印記,你又知道多少?
橋街印記
──橋街,原來有過巴剎,連接板底街的路口還有過鐵柵和門,晚上會關閉。(饒美德說)
──橋街,有過妓女,有過鴉片,日本人來過之後,這些都沒有了。(饒美德說)
──先有橋街,才有河對岸的新街(1885),及後來連接兩街的鐵橋(1887)。(饒美德說)
──橋街,原來當地人叫它臭鐵街(福建音Chao Ti Hang),馬來人叫它“Jalan Besi Buruk”。(賴培芳說)
──橋街,原來曾是客家人的天下。(賴培芳說)
友善樂於說故事
饒美德如代言人
77歲的饒美德,是鬼門關的一個寶。老街不能沒有老人,老人是老街的靈魂,沒有老人的老街,說服力是不夠的。
饒美德也是最樂於與人分享鬼門關故事的老人。其實短短小小的橋街里,剩下的人口沒有幾個,懂得故事及願意分享橋街故事的老人,更是少之又少。
饒美德友善隨和與樂於說故事,使鬼門關的歷史故事得以繼續流傳。對於陌生遊客拍照的要求,饒美德也很少拒絕,更讓他儼如鬼門關的代言人,使日趨安靜的鬼門關生色不少。
著五金店過日子
饒美德在鬼門關守著一間小小五金店,那是他的父親遺留下來的。
饒美德曾是籃球國際裁判,早年在培中初中部畢業後,曾到新加坡南大讀書,後因父親生病而回來接受師訓。父親過世後,五金店由母親和妻子看顧,直到他自己從杏壇退休,終於回到這間老店,每天開店過日子。店子打開,就有顧客上門,多數是騎摩哆和腳車的馬來同胞。
饒美德和太太仍然每天風雨不改的開店,天不下雨時,就把各式小五金扛到店前,擺在馬路上,晚上再把它們一一收進店裡。一擺一收,花去不少時間,也就過了一天:“孩子都大了,都很有成就。我每天開開店過過日子,等店裡的貨賣完,就不做了。”
橋街原是熱鬧臭鐵街
橋街居民都還能很輕易的叫出“臭鐵街”這名字,而且記得這條街的熱鬧。“臭鐵”指的是“舊銅舊鐵”的舊貨,多為“園口”(園坵)所用,都是農耕、種植及割膠等的刀、鋤等工具。
饒美德的記憶比“臭鐵巷”更久遠一點,他記憶中有一個其他人所沒有的,那就是橋街和板底街曾經有過巴剎,從板底街轉進橋街的路口,曾經有過鐵柵門,門上有招牌。招牌上寫甚麼,他說當時太小不記得了,只記得鐵柵門晚上會關閉,不准人進入橋街。
記憶中曾有妓女鴉片館
在他的橋街記憶里,還曾經有過妓女及三四間鴉片館,兩、三間在最靠近甘榜爪哇橋屋子的樓上,一間在中段門牌12號的“源利”樓上。
“源利”也是一間五金店,在店裡一邊看顧一邊車衣的賴培芳(56歲)說,這間店是父親賴始佑開始做的。
“從前樓上的確住過賣鴉片的人。”
賴培芳也記得這條街曾經是“臭鐵巷”的熱鬧情形:“其實50年代還有不少店子是洋貨店(賣衣服鞋襪胭脂等西洋貨的店,類似後來的百貨商店),後來才漸漸改為五金店。”由於當年經營五金店和洋貨店的以客家人為多,因此當時的橋街也幾乎都是客家人的天下:“至少90%是客家人。”
再後來,五金店生意也在這條街日漸沒落,有人干脆從強調廉價的五金店,改為售價名貴的金店,而且一開好幾間。
賴培芳回憶說,曾經開過5間金店。如今只留下開店最久的大安金舖和較後期才開的榮發金舖。
賴斯統:競爭較少
金舖比賣五金好做
榮發金舖老東主賴斯統(70歲)受訪時說,“榮發”寶號本來是做五金與洋貨的,但在1967年他接手時,改為金店。
“因為我有興趣做金店,沒有興趣做五金。做五金店很競爭,也很麻煩,晴天要排馬路(排貨),雨天又要緊張收起來,一不小心通通生鏽。做金店比較容易,我只用2千塊錢就開始做了。”
當時板底街還有多間金舖,包括公安隆、同益棧、德興隆,可見競爭其實也不小,但賴斯統並不在意,而且做到今天傳給兒子,仍在原處開店。
“1950到1960年代,印尼物物交換碼頭就在不遠處,碼頭也帶給這條街很多生意。現在?的確很難做了。”
巴士站搬掉、巴剎搬掉,連碼頭也關掉了。與此同時,板底街也從熱鬧的門市店紛紛轉為批發行,默迪卡路皇冠百利廣場搶走人潮,都迫使鬼門關一帶的生意一次又一次受到慘重打擊。
“現在橋街超過一半的店是關住的。”
從銷金窩到臭鐵巷,再從臭鐵變黃金,是這條街在歲月長河中經歷的轉變,留下的一段傳奇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