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ecial MARCH Promotion !!! 超级优惠 PROMOSI HEBAT !!!

REDANG Island from RM600++/pax (Only for School Holiday week 12-20/3/2016)

1. MARCH 2016 from RM600++
(Now Open for registration)

Packages Including Bus Transfer, Jetty Transfer, Stay 2 night, 8 Meals (2B2L2T1D1BBQ), 3 snorkelling trip with equipments & Marine Park ticket.
One more Special is Complimentary Kuala Terengganu City Tour with Guide Service!!

First Come First Serve !!!

Terms & Conditions apply......


Call : 016-2198920
Email :
i1travel@hotmail.com
& cc to enquiry@i1travel.com

我爱旅游聚乐铺

想好了要去那里度假吗?
还是不知道如何策划?
别担心,让我们为你安排好您的假期。

请给我们的面子书专页一个赞吧!! 谢谢您的支持!!

您也可以在面子书上浏览我们的活动照片!!

请联络我们 : 016-2198920 (i1travel@hotmail.com)

我爱旅游聚乐铺 :


Wednesday, March 07, 2012

百年環保節能建築


  • 太平巴剎的室內沒有空調、風扇,但在大熱天下,還能保持舒適的溫度,原理就在建築的通風設計上。










日本9級大地震及海嘯造成的破壞,讓人清楚意識到人類與大自然力量巨大的差異。那些散佈在網路上的即時影片跟照片,看似穩固的房子隨海嘯到來應聲而倒,或是被拔起被洪流帶走,結構這麼的脆弱,生命如此的不堪。地震發生後隔天,位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一號機組發生爆炸,起初是冷卻機房發生爆炸,後來因冷卻系統失去功能,使得儲存燃料棒的燃料池溫度升高,水位降低造成燃料棒外露並融化,再次引發爆炸,使得核輻射開始外露,人心惶惶。
這次地震災害引發的核能危機,除了日本,也讓許多擁有核電技術的國家開始重新思考使用核能發電的代價。德國及瑞士宣佈暫停核能發展計劃,德國甚至暫停延長核電使用計劃,瑞士更暫停了5座核電廠的更新計劃。意大利及波蘭也宣佈重新考慮增加核電發展的資金計劃。德國總理梅格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:“日本事件的教訓是,有些風險被視為幾乎不存在,但不能代表我們能完全排除這些風險”。
先進國家開始遲疑了,我們卻還孤注一擲的往核能是唯一解決辦法的思維前進,網路上已有人開始發起聯署運動,要求政府放棄核電計劃,國家領導人的回應一如既往,只朝經濟發展單一方向思考,甚至讓人懷疑建核電廠的目的,只不過是為了證明國家有這樣的能力,而這樣的能力彷彿頭上有光環,擠身先進國之列,這種思維或許就像幾年前我國誕生了首名太空人一樣的虛昧。
面對全球人口激增,自然資源日益枯竭,首要關注的是如何讓生態與人類的發展保持平衡。毫無限制的發展只有顯示出人類的貪婪,漠視人類對自然造成的破壞以及大自然力量最終的反撲。
從事古蹟調查研究,很多時候都會感嘆現代建築已完全背棄了與自然共生的原則。很多新建築設計都在炫耀華麗的外表、新奇的造型,除了刺激觀感及滿足設計者、業主的虛榮心,就沒有什麼價值可言了。
近年來因為環境資源問題而流行的綠建築指標,是現世代建築師對環境共生與能源平衡的反思,透過建築的設計手法,重新思考節能,利用植栽來幫助建築物隔熱、收集雨水、安裝太陽能板等等,方法層出不窮。
事實上,許多建築物的設計是本身製造了問題之後,再透過另一個方法來解決問題,例如為了摩登的外觀設計,大量採用落地玻璃窗,室內的溫度因太陽直曬上升了,再加上封閉空間,使得熱空氣無處可去而累積在室內,室內溫度比外面的平衡溫度還高。而在常理思考的結果就是交由空調來處理;要不然就在玻璃窗再加上隔熱材料,這種作法基本上就是多此一舉。
看看那些百年前就蓋好的巴剎及街屋,即便是在全球平均溫度升高的今天,走進這些老房子室內,馬上就會感受到明顯的溫度差異。這些老建築大都沒有安裝冷氣,甚至連風扇也沒有,但整個室內溫度讓人覺得非常舒適,即使在大白天,外面氣溫熾熱,建築物裡還是能保持相對舒適的溫度與採光。
這是由於這些建築在興建時,電流還未開始供應,建築師在設計時都必須要考慮原始的通風與採光功能。對綠建築設計的思考,其實答案都在早期沒有電流供應時代的建築裡找到。
以太平巴剎為例子,這棟大型公共建築物建於1884年,比太平市的電流供應早了20年左右。在沒有電流的時代,建築師不可能會思考利用風扇或空調來解決問題,而是利用建築物本身的設計來處理,例如建築物的高度有足夠空間容納上升的熱空氣、兩側的百葉格柵讓地面冷空氣流入,同時也將外面的輻射光線(從兩旁建築物反射的光線,帶有部份熱輻射)適當的阻隔了。
在屋頂面的設計方面,採用兩層的木襯板,幫助阻隔了從上面鋅板傳導的熱輻射;最上方的通氣窗則是利用空氣通力學的原理,將吹拂在一側的風快速導進,再迅速從另一端流出,形成屋頂三角區的負壓空間,進一步將熱空氣往上吸。在熱上冷下的原理下,冷空間便能源源不絕的從地面高度繼續貫入。
除了屋頂構造的設計,整個大巴剎的配置座向也是經過巧妙的安排。眾所周知,太平是個雨城,這個微氣候特徵形成的原因,乃因太平市東邊有太平山,西邊有馬六甲海峽。在地型條件下自然形成對流的現象,午後的雷陣雨帶動空氣流動,而太平巴剎的座向,就恰恰好能夠吸納因地型而形成的快速流動空氣。這種觀察自然景的現象,加上巧妙設計而形成的空氣流動原理,使得太平巴剎即便是大熱天氣,室內總會覺得沁涼無比。
相較於這些老建築的設計,現在建築幾乎不再以自然的通風採光機能為考量,所以即使是在大白天,城市裡幾乎每一棟建築都開燈光,外面的氣溫並未如想像的熱,冷氣中央空調還在嗡嗡作響。在創造了無數根本是浪費地球能源的建築之後,現在才來提出綠建築的改革計劃,殊不知答案早就就寫在那處屹立了百年的老建築上。
地方政府到目前還是不放棄將這棟充滿智慧的巴剎改造,在室內加一個夾層,引進更多販賣紀念品的攤販,然後再加上冷氣空調。在這種思維下,毫無節制的依賴人造能源空調,也就難怪政府在日本核能災害後面不改色,以堅定的口吻說,核能是我國未來能源的唯一出路。
(星洲日報/漫步五腳基‧張集強)

No comments: